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0-08-12 00:00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慈善总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慈善总会的精心指导下,以《慈善法》为指引,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创新思维,拓展募集渠道,丰富救助内容,扩大受益人群,努力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在综合平稳中稳步推进,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截至9月底,市本级共接收捐赠款747.99万元,实施慈善救助支出899.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8万余人次。在2017-2018年度江苏省“慈善之星”评选表彰活动中,我市8家单位及个人荣获江苏省慈善荣誉称号。
2019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慈善宣传,营造慈善氛围
1、深化与新闻媒体合作。与连云港报业集团、连云港广电传媒集团签订宣传协议,开展战略合作,全方位加强慈善宣传。及时发布慈善新闻报道或新闻专题,定期发布与全市慈善事业相关的重要时政新闻、民生新闻等。组织新闻义工团开展公益活动,扩大慈善公益品牌影响力。
2、开展“慈善月”系列宣传活动。一是联络主流媒体为慈善文化造势。9月6日,在《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重要版面刊登《兼济天下 积善成德》专题报道,宣传近年来市慈善总会的慈善先进典型和慈善模范项目;二是以慈善项目践行慈善文化传播。举办“2019年至2020年慈善关爱惠民救助活动”启动仪式,减免贫困患者就诊费用,开展“助力脱贫攻坚 共创美好生活”慈善惠民活动,捐赠衣物及生活用品。三是举办“助力脱贫攻坚 共创美好生活”公益演唱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滕雯,市政协副主席鲁林出席,市关工委主任仲琨,常务副主任董汉清、市企业家协会会长俞向阳,市慈善总会会长曹佳鸣以及各主(协)办单位主要领导观看了演出。连云港电视台对慈善月期间的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3、推进慈善典型宣传。持续推进 “慈心善行”好故事征集,营造慈善氛围,塑造先进典型。部署开展全市慈善项目评选活动,推动慈善项目内在质量的提升。
4、强化重点项目宣传。持续对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中慈药品援助等慈善项目进行跟踪宣传报道;在新闻媒体开设“救急难”救助专栏;对“光彩安居工程”、“慈善一日捐”、“恩玲光明行”、“手拉手爱心图书室”等各类慈善项目,在新闻媒体进行持续和跟进式报道,不断扩大社会公众知晓度。
(二)落实慈善项目,助力精准扶贫
1、开展好慈善助困活动。
(1)开展“情暖江苏 温馨港城”春节慈善慰问活动。今年,省、市两级慈善总会拨出160万元开展“情暖江苏·温馨港城”春节慈善慰问活动,善款总额创历年新高。所有善款共惠及我市1600户患重特大疾病和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低保户或低保边缘户家庭。
(2)提升拓展“救急难”项目。“救急难”项目由我会联合市女企业家协会发起,为每个求助对象资助1万元善款,并通过电视台、微信等方式面向社会筹款。今年,针对向媒体和我会申请救助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持续增多,经我会积极沟通争取,市女企业家协会项目资金由每年6万元提高到12万元,我会还向争取到了25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项目开展,争取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自2017年起,项目已开展14期,为14户贫困家庭发放救助金14.5万余元。
2、实施好慈善助医活动。
(1)开展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项目。今年1-9月,我市向省慈善总会上报并审核通过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申请67人,已实际结算118人次,争取省慈善总会救助金185.65万元。
(2)倾力打造“慈善助医互联网医疗”项目。“慈善助医互联网医疗”项目是以“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为依托,运用最新信息化、互联网、智能技术等手段,为我市部分偏远落后的乡村提供“视频看医生”、“视频健康管理”、“视频慢病管理”的精准扶贫助医项目。项目已在石梁河库区三个村设立“服务站”开展试点工作,村民通过“服务站”问诊,可免除挂号及门诊费用。同时,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在我会设立项目救助基金,为三个试点村罹患重大疾病的村民开展救助。目前,3个服务站运行良好,深受村民欢迎。
(3)努力推进“康缘居家养老送健康”项目。召开2018-2019年度“康缘居家养老送健康”项目评估座谈会,启动2019-2020年度“康缘居家养老送健康”项目。项目实施以来,累计为市区10个社区328位70岁以上空巢或独居老人提供“一对一”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在社区开设健康大讲堂,受益老人近万人次。2019—2020年,项目将在原10个社区继续开展康缘居家养老送健康项目,为200名空巢或独居老人提供“一对一”个性化保健服务。
(4)评估验收“恩玲光明行”项目。召开2018-2019年度“恩玲光明行”项目总结会。项目开展一年来,市光明眼科医院义诊车辆行驶逾10万公里,为近5000人次进行了义诊,重点对东海县村居进行了全覆盖。2018-2019年度“恩玲光明行”项目共开展眼疾手术1952例,救助金额117.26万元,为1322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救助,使他们重见光明。
(5)继续开展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在我市慈善医院(第二人民医院)设立慈善药品援助项目连云港发药点,为罹患白血病、肺癌、胃癌等贫困癌症患者发放易瑞沙、格列卫、达希纳、泰瑞莎等四种援助药品。今年1-9月,共计向1253人次癌症患者发放援助药品1579盒,总价值1809.92万元。去年6月,中华慈善总会拜科奇慈善援助项目在我市实施,目前共救助贫困甲型血友病患者43人,发放救助金18万元。
3、落实好慈善扶贫工作。
(1)推进“光彩慈善安居工程”项目。该项目通过严格筛选救助对象,经过村初选、乡镇初审、市县审核后,最终确定了40户救助对象。我会分别与东海县、赣榆区慈善总会、乡镇签订了三方协议,对各方责任义务和项目推进的具体细节进行了规范。10月17日,市工商联、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市慈善总会联合对项目开展巡查、督查工作。目前,两县区40户援助对象中,18户已经完成房屋主体建设,1户进行了住房修缮,剩余21户的新建、修缮工作正持续推进中,项目预计将于11月底全部完成。
(2)有效实施“稻虾种养合作社”项目。与市福建商会、江苏镔鑫钢铁集团向赣马镇大毛庄村慈善定向捐赠40万元,用于稻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项目首期将带动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期、三期将辐射到36户贫困户。目前,水稻长势良好,小龙虾已经上市产生经济效益,今年项目预计总收入约30万元,入社贫困户人均增加收入0.6万元,将帮助大毛庄3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3)开展启动“手拉手爱心图书室”项目。“手拉手爱心图书室”项目由市教育局、市慈善总会、团市委、爱心企业等部门联合开展。项目开展4年来,市直属中小学共捐赠图书11万余册,紫舟美容美发、市慈善总会捐赠书架、书柜300余个,共在东海、灌云、灌南县34所农村偏远中小学建立了爱心图书室。10月24日,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慈善总会联合发文,组织开展今年的“手拉手爱心图书室”项目,从10月起启动本年度书籍捐赠和发放活动。
(4)持续开展“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险”项目。与全市民政系统合作,在商业保险机构设立“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险”项目。2018年,共为全市26206名农村留守儿童购买了为期一年的意外伤害保险,全年理赔353人次,理赔金额43.47万元,有效减少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因意外伤害与疾病导致的致贫、返贫现象。2019年度项目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将继续投入资金近100万元,为全市约2.5万名农村留守儿童购买保险。
(三)拓展募集渠道,发掘慈善资源
1、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8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2019“助力脱贫攻坚•慈善一日捐”活动。随后市各相关部门单位相继开展捐款活动。截至2019年10月28日18时,市慈善总会共接收善款830574.5元;
2、加大冠名基金宣传和劝募力度。新设立8个冠名基金,包括中国移动援藏慈善基金、连云港市房地产业协会公益专项基金、住房保障慈善基金、河北商会慈善基金、圣奥本国际双语学校家委会慈善基金、徐定孝爱心基金、大华文化慈善基金、猴子助学基金,协议金额47万元。
3、开展“99公益日”网络筹款。首次携手腾讯公益,全市慈善组织共有25个慈善项目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共同参与全国“99公益日”线上募捐活动。联合数十家公益慈善组织举办了“99公益日”慈善项目推介募捐活动,对上线项目进行公益宣传。全市共募集善款29万余元。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组织公信力
1、以政协提案推动《江苏省慈善条例》的贯彻落实。完成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8279号和8399号提案答复工作。按照市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连政发[2016]125号)和《江苏省慈善条例》有关规定,根据提案建议,起草了《关于建立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和《“港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报请市政府。拟强化政府推动力度,加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慈善组织之间的联动。
2、以重点事项推进全年慈善工作开展。深入研究2019年度慈善工作,推出了本年度重点工作事项,共分九大类四十项。通过任务分解,明确了分管领导并具体到人,推进全年各项慈善工作的落实开展。
3、及时发布慈善捐赠信息专报。截止目前,我市已发布慈善捐赠信息专报3期,对2019年“慈善一日捐”捐赠情况进行公示。
4、以需求调研为项目救助提供科学依据。为更好的了解不同救助群体的慈善需求,链接困难群体和慈善组织,便于开展针对性的、有效的精准救助活动,今年,对青少年(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老人(孤寡老人、留守老人)、残疾人、因病致贫家庭、失独家庭等五类群体开展了需求调研,形成初步的慈善需求清册。
5、以市县联动开启慈善工作新局面。召开2019年全市慈善总会会长座谈会,总结2018年全市慈善工作以及谋划2019年工作任务。根据省慈善总会有关全省组团参与2019腾讯“99公益日”的部署安排和方案要求,积极筹备“99公益日”,组织发动市各公益组织开展项目申报优化座谈会,加快推进全市网络慈善业务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慈善”的重要作用,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