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3-05-24 00:00
2022年度,市慈善总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在省慈善总会的关心指导下,秉承慈善为民的初心使命,在服务困难群众、支持乡村振兴、助力疫情防控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聚焦慈善资金募集、慈善项目实施、慈善文化传播和慈善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募捐收入1.3亿元,支出1.11亿元,受益群众5.69万余人。其中市本级捐赠收入6676.88万元(资金1058.84万元,物资折合5618.04万元),支出6488.38万元(资金支出870.34万元,物资支出折合5618.04万元),受益群众1.2万余人,款物募集总量实现239.48%的增长。
一、多途径宣传推广,慈善氛围营造日趋浓厚
高度重视慈善文化宣传和氛围营造,把慈善文化建设作为引领和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一条主线来抓,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热情。
一是争取党政支持。每逢重大活动都向市委、市政府做专题汇报,编发专题简报,请领导知晓工作情况,明示工作要求。2022年中华慈善日前夕,市委书记马士光对慈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市慈善总会的工作成绩,并要求“进一步发挥更大作用,为建设“后发先至”、建设现代化新港城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持续优化慈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两个宣传平台,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宣传政策法规,公开募集资金收支,形成稳定的慈善宣传窗口。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等单位召开全市慈善宣传工作座谈会,提升慈善宣传影响力;与市级主流媒体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续签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开设项目报道专栏、活动专题报道等广泛开展慈善宣传,提高慈善曝光率。全年共发布慈善信息114条,其中市级媒体刊发信息18条,慈善专版报道5期。
三是选树慈善典型。深入挖掘和宣传报道社会上涌现出的善行义举,进一步弘扬“人人做慈善,个个讲奉献”的慈善精神。积极参加“江苏慈善奖”评选活动,推送的2个爱心慈善捐赠企业和1名优秀慈善工作者受到省政府表彰。总会推荐的康缘集团董事长肖伟荣获2021年度全国慈善会系统榜样宣传活动“爱心企业家”称号。
二、多渠道募集款物,慈善募捐实现稳定增长
始终把慈善募捐作为第一要务,采取多种办法,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拓宽慈善募集渠道,扩大慈善资金规模,为帮扶救助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组织疫情防控专项募捐。面对疫情反复的复杂局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快速反应,主动出击,第一时间发布《关于动员慈善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激发社会各界爱心,支援全市疫情防控。全市累计接收疫情专项捐赠款物7625.41万元,其中资金1473.88万元,物资折合6151.53万元,共计支出7403.96万元,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了慈善力量。
二是深化“慈善一日捐”品牌建设。首次将“一日捐”纳入慈善网络募捐平台,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等13家单位联合发布“慈善一日捐”倡议书,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和参与度。9月2日,马士光、邢正军、王加培、胡建军等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捐款,拉开了全市“慈善一日捐”活动序幕。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民营企业、爱心人士等纷纷通过线上线下参加活动,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捐,机关单位全力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市民和网友献爱心的全员慈善氛围。全市“一日捐”共募集善款753.4万元,其中市本级104家单位参与,募集资金250.94万元,较去年提高49.2%,资金量和参与度均取得新突破。
三是精心组织慈善网络募捐。“江苏慈善专场”网络募捐和“99公益日”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市共有超过20万人次参与,接近去年的3倍,筹集善款1539.1万元,获得配捐175.77万元,资金募集同比增长102.7%,创历年新高。工作中突出募捐品牌项目打造,策划上线助困、助老、助学、助医和乡村振兴5个母项目、27个子计划;注重抓好宣传推广与合作联动,市区投放固定宣传点520处,制作宣传册、海报等物料超过3万份,便于直接扫码捐款;分级分类分批邀请全市64家机关单位,30余家市级机关党委和50余名社会组织、行业商会负责人等开展募捐动员培训,熟悉操作流程,加深对募捐规则了解。县区慈善总会积极响应,上下联动,形成全市“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其中,东海县精心组织,深入发动,募集善款304.94万元,取得新突破。灌云县科学安排项目,扩大募捐范围,筹款215万元,超过去年2倍。灌南县广泛宣传,超过2.7万人次参加活动,募集善款168万元。海州区推动慈善募捐从政府到民间、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升级,募集善款498.24万元,位列各县区之首。
三、多举措关爱保障,慈善帮扶救助成效显著
坚持从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持续抓实传统救助项目和策应中慈、省慈项目承接。2022年投入资金超过1800万元,实施了12个慈善帮扶救助项目,有效发挥了慈善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补充作用。
一是做实做细合作联动项目。配合中华慈善总会开展“中华慈善赠药”项目,全年累计服务患者1219人次,免费发放药物1637盒,价值1181万元。关爱血友病患者,为本市176人次发放救助金32.5万元。“情暖江苏·温馨港城”春节慰问活动发放特殊困难家庭慰问金170万元,慰问家庭超过1700户。“儿童慈善大病救助”发放救助金269.95万元,救助患儿147人次。“帮特困、助急难慈善再救助”为本市75户困难家庭提供救助善款63万元。“恩玲光明行”投入资金29.46万元,救助困难家庭白内障患者391人次。“心悦晚霞”慈善助老项目在4个社区累计提供助老服务超过4500人次。
二是创新优化本土慈善项目。在深入总结、调研基础上,优化升级本土慈善项目。进一步规范“康缘居家养老送健康”项目服务标准,面向12个社区重新筛选144名“三高”、独居或空巢等符合准入条件的老人。扩大“留守儿童关爱保险”覆盖面,将散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为全市9329名儿童购买为期一年的关爱保险,拓展了慈善救助覆盖面。实施“益路同行”慈善助学项目,帮助40名困难家庭小学生改善学业条件。把慈善帮扶和节日慰问相结合,“八一”建军节联合市消防支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关爱消防战士和退役老兵;将养老机构列为重点慰问对象,为老人送去节日礼包,为机构提供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协调爱心企业为养老机构及相关学校定向捐赠筹措药品,有效缓解受助机构疫情防治压力;联合市民政局开展“关爱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活动,为全市106家养老、福利机构的1178名从业人员提供总价值35.34万元的爱心购物券,提高职业尊崇感。
三是巩固提高救助帮扶力度。注重通过采取分类推进、一事一议原则健全慈善帮扶救助资金使用机制,对困境家庭、重症患者、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帮扶救助进行配资,借力发力,放大扶危济困效应。按10%的比例对县区重点项目募捐进行配套,进一步释放慈善募捐动能,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在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领域,各级慈善组织精准施策,不断丰富和扩大帮扶救助方式和范围,为弱势群体兜底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赣榆区通过“幸福家园”平台精准上线乡村建设项目,筹款49万元为出行不便的村民新建6条水泥路,获评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首批全国联动区域慈善协同示范县称号。灌云县狠抓项目建设,精准对标疫情防控、助困、助医、助学和关爱退役军人5个领域,帮扶救助困难群众超过2000人次。海州区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投入资金超过300万元改善老人儿童生活条件。连云区大力发展慈善助老服务,不断提升老年群体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四、多元化统筹推进,慈善体系建设持续优化
切实将全面从严、规范管理贯穿慈善事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强化执行力度,不断提升慈善现代化水平和内生动力。一是建强慈善组织体系。完善市县联动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围绕运行机制、资金募集、项目实施、内部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县区慈善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年度工作考核评价,不断探索慈善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提升全市慈善一体化、专业化运作水平。二是加强款物使用管理。坚持依法依规行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物资接收、资金管理等各环节操作流程,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遵规守纪,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和增强透明度,让慈善事业在阳光下运行。三是重视队伍本领建设。根据工作发展需要,总会增设网络募捐部,采取劳务派遣形式新招录4名专职工作人员充实到各岗位,进一步增强队伍力量。构建长效化学习教育机制,提高慈善工作业务能力,让每名工作人员都达到“开口能讲、提笔能写、撸袖能干”的标准,切实把教育成果转化为使命担当、开拓创新的执行力,为推动慈善职业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22年全市慈善工作虽然在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困难和压力面前取得了新成绩和新进步,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比,按照人民群众的期待衡量,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在县(区)慈善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明显;慈善网络募捐工作的潜力挖掘还不充分;指导和推进基层慈善组织建设方面仍有不足;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希望谋划创新慈善项目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更加务实有力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港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市慈善总会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准则,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新港城”战略目标,弘扬慈善理念,创新募捐方式,开展精准救助,不断推动慈善事业规范化、专业化和公开化发展,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港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慈善力量。